人物介绍:
苏国文:布朗族末代头人苏理亚之子,云南省“普洱祭茶祖习俗”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,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终身教育和终身成就奖获得者。退休前为澜沧县的一名小学教师,退休后回到景迈山致力于恢复和传承布朗族文化。
实践团成员来到芒景村文化园,参观茶魂台,采访苏老师,向他了解布朗族种茶历史和祭茶祖传统文化,听他讲述景迈山古茶林景观创造历程。
茶山里的民族,视茶如生命
苏老师向我们介绍,景迈山由两个行政村组成,一个是以布朗族为主的行政村,另一个是以傣族为主的行政村。两个村子大概有一千多户人家,八千余人。“人们来到这里,一是看古茶林,二是看与茶文化紧密相关的原住民村寨。”
景迈山有五个民族世居于此,他们是最早发现茶叶,认识茶叶,种植茶叶,饮用茶叶的民族之一,种茶历史已经有一千多年了,历史悠久。“景迈山的各民族都把茶视为生命的一部分来种植,来传承,来发展,他们非常热爱大自然。虽然现在全世界各地都在遭受生态的破坏,但是景迈山仍然保持着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,有山,有水,有动物,有树,有茶,有人,生态保护的非常好。”景迈山的古茶林已经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为“人类人工大面积种茶的活化石”。
当提起景迈山独特的种茶技术时,苏老师说,布朗族先民种茶采用“林下种植”技术,在不破坏森林的前提下种植茶叶,不像现在,当时种茶不追求产量,先民们追求的是前人栽树,后人乘凉的效果,看重的是长久性发展。
林下种植“乔木层一灌木层一草本层”立体群落结构
说到茶马古道,苏老师说布朗族在发展茶叶的过程中已经经历了5个阶段,第一个阶段是作为药用,第二个阶段是当作蔬菜食用,第三个阶段是作为礼品和贡品使用,第四个阶段是用作货币,以物换物,而茶马古道正是在这个阶段兴旺起来的。当地有茶叶交易地,每到春茶季节,每天都有马帮到此买茶。马帮的到来,将当地茶叶销售出去,为当地带来了盐、锄头、刀等生活必需品和生产工具,在进行茶叶和生产工具交换的过程中,促进了文化的交流,推动了茶叶和社会的发展。第五个阶段则是当作商品售卖,也就是我们现在所处的阶段。
当谈到茶对于布朗族的意义时,据苏老师介绍,大概在公元10世纪,由于战乱,布朗族先民在首领帕哎冷的带领下由昆明滇池辗转来到景迈山。当初族人来到景迈山后,族群中暴发瘟疫,直到发现茶叶才拯救了布朗族先民。帕哎冷离世前留下遗训:“我走了,但心中会挂念你们。如果我给你们留下的是牛马,遇到自然灾害就会死光了;如果我给你们留下金银财宝,你们早晚也会将其用光;我就给你们留下‘腊’(茶)吧,让你们世世代代享用!”这样长久性发展的眼光让如今的人们惊叹。布朗族还流传着这样一句话“上山可以不带饭,但是不能不带‘腊’(茶)”,可见茶叶早已与布朗族人民的生活紧密相连,密不可分。
花甲传承,任重道远
提到“普洱祭茶祖习俗”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身份时,苏老师说到,父亲苏理亚去世前给他留下三个遗愿:一是为布朗族办一所好学校,二是把布朗族的历史写出来,三是在布朗族地区建一个文化园,用作传承文化和祭拜祖先的平台。
为完成父亲遗愿,60岁退休后,苏老师致力于景迈山的教育事业,筹集资金,在上级政府的帮助下,为芒景村建立了一所小学,推动了布朗族教育的发展。同时,苏老师还搜集资料,编撰布朗族历史,已出版《布朗族简史》《芒景布朗族与茶》等著作,并且按照父亲遗嘱建立了布朗族文化园,修建帕哎冷馆,向人们展示布朗族古老的制茶工具,祖先塑像以及祭祀用的面具等物件,为人们了解布朗族历史提供了又一重要途径。
帕哎冷馆
他还带领族人恢复布朗族传统节日“山康茶祖节”“开门节”“关门节”等重要节日,每年景迈山各民族在茶魂台祭拜茶祖帕哎冷,呼唤茶魂,以祈求茶祖保佑村寨。茶魂台的茶魂柱为“一芽两叶”状,象征景迈山的五个民族共同托举起中间的芽,宣扬了民族大团结精神。而在茶林里都种有茶魂树,每年采摘春茶的时候,村民都会祭拜茶魂树,表示感恩,祈求丰收。
文化园的茶魂台,用于祭拜茶祖帕哎冷,
也象征着民族大团结
“茶魂”的传统理念正在复苏,布朗族文化正在复兴,人类对自然的敬畏和尊重也在代代相传。苏老师满怀激情地说:“我把恢复、传承、弘扬布朗族的传统文化当作晚年的最后一项事业来奋斗,并且将奋斗到最后一刻。”
“像爱护眼睛一样爱护茶树”
通过景迈山各民族的艰苦打造,终于在2023年9月17日申遗成功。申遗成功之后,景迈山不仅是景迈各族人民的,也是全国人民的,更是全世界人民的。苏老师代表景迈山欢迎全国人民,全世界人民到景迈山参观旅游,体验布朗族的传统文化。当然他也希望,大家支持景迈山发展,保护景迈山生态环境。来到景迈山,一定要尊重当地民族的传统文化,尊重当地习俗,尊重当地劳动人民的劳动成果,大家要像保护眼睛一样,保护好古茶林和茶文化,让她和人类永远和谐共存。
帕哎冷遗训中还有一段话,“你们要像爱护眼睛一样爱护茶树,继承发展,一代传给一代,决不能让其遗失。”这既是对布朗族后代的告诫,也是每一个到过景迈山的人必须遵守的法则,只有这样,才能保护好景迈山这项宝贵的世界遗产,共享“山共林,林生茶,茶绕村”的美丽景观。
实践团成员与苏老师(左二)合影
结语
苏老师作为布朗族头人后代,自觉承担起民族文化复兴的重任,积极传承民族传统,唤醒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,以茶为纽带,让景迈山各民族团结一心,共同谱写民族复兴新篇章。